谈发展,必然要预测,预测见之于方方面面。如发展要预测;决定政策,必须有预测;开发新产品,要有预测;做计划,也要有预测。现在我们不搞指令性计划了,而做指导性计划,可以说指导性计划本身就是一种预测。
但是预测与实际结果往往不能吻合,在我所熟悉的信息领域中例子比比皆是。当然,数字上有一定出入是不奇怪的,差别在一定范围之内是允许的。但很多情况不仅出入很大,甚至完全不符。不仅有严重保守的预测,也有大量过于浪漫的预测。前者如计算机大师们的预测和对PC机的预测,几年前对因特网的预测,还有10年前对蜂窝电话的预测等等,实践证明都远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。目前的发展情况是10年甚至5年前谁也没有想到的。
另一方面,如30年前对可视电话的预测,20年前对ISDN的预测,10年前对ATM的预测,四、五年前对HDTV的预测等都远远没有实现。两年前一个“维纳斯计划”曾让中国人热闹兴奋了一大阵子,但现在似乎没有人再提此事了。
预测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很大一部分是形势的发展、环境的变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。例如铱星系统的失败;再如下一代因特网1999年直至2000年还非常响亮,但现在已经远不是这么回事了,因为现有因特网的加速发展,目前的因特网已经超过下一代网原定目标了。可以说,这些都是在预测时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够所致,也很难要求人们对未来的事情考虑得完全清楚。
但是还有另一方面,即预测所采用的方法有严重缺陷。当然预测有各种方法,都有一定的科学性,但也都有一定的不足。例如,很多人提到因特网用户100天翻一番,并由此做出一些预测的结果。确实,因特网在其某一段时间内100天是翻了一番,但是决不能说以后的每100天都要翻一番,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,它要受到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各个方面的限制。从增长曲线中把最快的一段取出来作为规律来外推是错误的,但很多人就喜欢用线形的外推法(当然是取对数后的线性),这是最简单的方法,但是与事物发展规律是不相符合的。
当然还有更简单的办法,就是拍脑袋法。我们并不绝对地反对拍脑袋,德尔菲法简而言之就是靠拍脑袋的,但是这是一群有相当水平和经验的专家集体拍脑袋,而且往往也不能单凭德尔菲法就能决策,而是要与其他方法预测的结果相印证。如果只靠一个人拍脑袋,那是危险的。如果此人处于领导地位,下面再有一大帮人盲目附和,那就非常危险了。历史上的大跃进就曾造成极大的灾难。
更有一种是查无实据,以讹传讹式的预测。例如笔者前不久曾看到一个预测,光电子产业10年内国际市场将达到5万亿美元,当时在一起的几位同仁均甚为惊讶,当即查问此数字来自何处,但至今未查明。而此数字在各种报纸上仍不断出现。据专家估计,达到此数字的十分之一是有可能的。这样的预测如果只是说说倒也罢了,但有的地方就计算,5万亿美元,如果能占1%就是500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4000多亿,于是就竟有人准备投资去搞光电子产业等等。这种“预测”可能带来的危害难道不令人心惊肉跳吗?
以上所述并非要否定预测。预测是非常重要的,并且越是对于前景不清楚的领域,更需要有预测进行指路。我们也不能要求预测必然与实际结果完全吻合,这种要求是不可能的,实际上是否定预测。但是我们要求做预测要有一定的根据,要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去做,并且按照方法本身的局限,说明可能产生的误差范围,这样的要求不算过分,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。反之,如果随便什么人都能预测,那预测还有何意义?
另一方面,当我们看到一个预测时,一定要弄清楚其根据,其采用的方法和原始数据,对其科学性要有基本的判断,然后再决定是否采用、或引用、或介绍,而不要看到一个数字就响应、就欢呼,只要越大越好。
(作者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)